“向新而行 聚势而生——镇平县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训会”4月5日上午在镇平珠宝玉雕文创中心已圆满结束。培训会上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宝协时尚首饰产业分会秘书长、水晶分会秘书长、中宝协(顺德)珠宝创新发展中心主任王芳女士带来了以《2024 年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情况和2025年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为主题的发言。
王秘书长通过对《2024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报告》的讲解来向参与培训的镇平玉文化产业从业者分析镇平玉文化产业2025年的发展趋势。王秘书长很好地理清了镇平玉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小编决定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整理总结的报告内容,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的中国珠宝行业,犹如一艘在风浪中前行的巨轮,既面临增速回落、利润收缩的压力,也迎来新赛道、新机遇的曙光。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最新报告显示,行业正经历“全面承压”与“破壳新生”的双重变局。接下来王秘书长将带你深度解读行业现状,洞见未来趋势。
2024 年,中国珠宝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发展全面承压、风险挑战加大、增速震荡回落” 成为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不过,王秘书长也指出,行业基础扎实、大盘稳定,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并未改变。市场格局在分化重组,新赛道加速切换,过剩产能加快出清的同时,新机遇和新潜力也在不断涌现 ,这意味着行业正处于变革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
2024 年,珠宝零售市场消费趋弱,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速回落。从数据来看,虽然消费动力有所减弱,但绝对值仍处于历史高位。2020 - 2024 年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显示,行业整体规模依然庞大,这表明珠宝市场的消费基础依旧坚实,只是消费需求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珠宝行业在国际贸易方面表现亮眼,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黄金出口大幅增长 217.60%,进口增长 11.75%。不过,钻石等品类的进出口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如钻石出口下降 40.31%,进口下降 33.86%。这反映出珠宝品类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差异,也显示了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多样性。
电商渠道成为珠宝销售的重要增长点,增速稳中有进。金银珠宝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数据逐年上升,在商务部重点监测的 18 类商品中,金银珠宝类商品的增幅位居第三位,有 7 类商品实现双位数增长。直播带货等新兴电商模式为珠宝销售注入了新动力,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格局。
线下零售门店渠道扩张减速,A 股 11 家上市公司开设门店数量变化不大。然而,品牌出海提速,部分珠宝品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这不仅是品牌寻求新增长空间的尝试,也是中国珠宝品牌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提升中国珠宝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受成本约束影响,珠宝行业创新研发战略性收缩。12 家 A 股珠宝企业 2024 年 Q1 - Q3 研发费用合计 3.12 亿元,同比下降 13.68%,研发强度平均 4.02%,下降 5.14%。不过,研发投入更聚焦于关键领域,体现了行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创新的质量和效益。
珠宝行业人才输送量增长,毕业生数量增幅达 6%,但就业意向明确愿意留在珠宝行业发展的占比仅为 15.75%,且珠宝行业招聘月度指数下降 43.78%。这反映出行业在人才吸引和供需匹配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专业人才。
黄金市场规模约为 5688 亿元,同比增长 9.81%,全品类占比升至七成,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消费者认可度。在经济不稳定时期,黄金的保值属性使其成为消费者的热门选择,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钻石市场规模为 430 亿元,交易总额同比减少 35%,成品钻进口额下降近 50%。不过,钻石交易量却同比增加 142.05%,培育钻石产量约 2200 万克拉,同比上涨 144.44%,占全球总产量的 63%。这表明钻石市场在传统和新兴领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培育钻石正逐渐崭露头角。
玉石市场规模约为 980 亿元,同比下降 34.7% 。翡翠市场两级分化更加明显,高品质翡翠备受追捧,而低品质产品则面临销售困境;和田玉市场整体平稳;玛瑙、玉髓等石英岩类玉石市场热度显著提升。这种分化反映了消费者对玉石品质和种类的多样化需求。
高品质彩色宝石价格趋于稳定,如高品质红宝石价格指数微涨 2%,高品质蓝宝石指数第一季度同比上涨约 41%,后三季度基本维持稳定;普通品质彩色宝石价格下跌较为明显。市场对彩色宝石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品质差异导致价格差异巨大。
珍珠市场规模约为 210 亿元,同比下降 40%。需求分化明显,高品质、大尺寸珍珠价格维持高位并小幅上升,中低品质珍珠依托电商渠道,价格持续承压,异形珍珠及小众色系珍珠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反映出消费者对珍珠的个性化需求在增加。
铂金首饰需求量同比增长 1%,达到 12.8 吨,市场规模为 34.8 亿元,较上一年增长 1.46%,结束了连续多年的下滑趋势。不过,中国铂金首饰需求占全球的比例继续下滑,从 22% 下降至 20.6%,显示出全球市场竞争的激烈。
中国银饰消费量下降约 3%,按销售额计算银饰市场规模约为 45 亿元。全球白银消费量增长 1% 至 12.1 亿盎司,其中银饰和银器增长 5%,国内外市场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2024 年前三季度,A 股和港股珠宝上市公司营收总额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利润收缩明显。这既受到市场消费环境变化的影响,也与行业内部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等因素有关。上市公司需要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挑战,提升盈利能力。
随着消费群体的进一步细分,市场分化将愈发明显。新兴中产阶层和高净值人群对艺术品投资和高端珠宝消费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在理性消费驱动下,年轻人更注重性价比、设计创意和情绪价值,快消珠宝有望成为新的市场热点。珠宝企业需要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Z 世代消费群体逐渐崛起,他们对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将推动二手珠宝市场迎来良好发展期。同时,珠宝品牌通过跨界融合、与 IP 联名开发周边产品等方式,能够打造爆款潮品,吸引年轻消费者,挖掘存量市场的潜力。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将成为珠宝行业发展的新驱动力。AI 赋能珠宝设计与供应链管理,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库存管理;社交电商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核心购买渠道,企业需加强在社交平台上的布局;虚拟试戴与 AR/VR 技术的应用,能增强购物体验,提高转化率,助力品牌数字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