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郑州非遗人历时5年再现“核舟记”
编者按:为进一步传播非遗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众了解非遗、走近非遗,为河南非遗发声,顶端新闻文化频道特别推出《每周非遗人物》专栏,对话河南非遗传承人,看他们如何练就非遗“手艺”,传承“守艺”之心。
顶端新闻记者 曹恒丛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核舟记》吗?
如今,河南非遗人高华林历时5年时间,不断打磨,以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视角复原《核舟记》中的场景。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毫厘之间,展现人间百态!其精湛、巧妙的核雕技艺令人惊叹。
“让核雕成为新时代的潮玩”。作为非遗新青年,他致力于核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为核雕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一刀一刻中,探寻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的新融合,创作出一件件具有时代感的核雕作品,将核雕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顶端新闻《每周非遗人物》第11期,对话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华林(顶端号:高华林),一同领略这门指尖上的神奇技艺!
顶端新闻:能否分享一下《核舟记》的创作过程和艺术特点?
高华林:《核舟记》作为我的代表作,是根据魏学洢所著的《核舟记》文中所描绘的技艺和场景去进行复刻。由于没有原型可供参考,需要大量参考古籍资料,经过近5年时间的努力探索,精心设计并打磨每一个细节,通过镂空、镶嵌等雕刻技法,成功塑造出7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和8扇精巧细致的窗户,最终呈现了现在这个版本的《核舟记》。这部作品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我个人艺术造诣的一次全面展现。
顶端新闻:核雕技艺的历史和特点?
高华林:核雕技艺是中国民间传统微雕艺术的典范,主要是利用桃核、橄榄核等果核类进行雕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于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核雕作品精巧玲珑、工艺繁复、题材广泛,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如“辟邪、招财、镇宅”,深受人们喜爱。
顶端新闻:您是如何创新核雕技艺的?有哪些具有创新性的题材和作品?
高华林:“成为当代王叔远,让核雕成为新时代的潮玩”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必须与时俱进,核雕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招财辟邪的象征,更应蜕变为具有深层次艺术价值的作品。我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积极探索新题材,赋予作品二次创作的灵魂。在雕刻上更加细腻,即使在1毫米的微小空间上,也能精准呈现人物脸部微妙的肌肉纹理和丰富的表情变化。
我将商都文化、禅宗文化、黄河文化等中原文化巧妙地融入核雕中,把传统文化雕刻在作品上,为核雕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我还通过文创产品的创新,以十二生肖、卡通形象等进行创作,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核雕艺术。
高华林核雕作品《大福龙》▲
顶端新闻:龙年将至,下一步有什么创作计划?
高华林:龙年即将到来,我将创作更多关于龙文化的作品。最近完成的核雕作品《大福龙》以水蜜桃桃核为载体,将龙的形象与“福”字融为一体,展现出龙的威严与尊贵。这件作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通过精雕细琢,我力求把龙的形态与神韵完美呈现,让人们感受到龙文化的独特魅力。
顶端新闻:对于核雕艺术的未来发展,您有哪些期待和计划?
高华林:未来,我期望核雕艺术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使这门古老的手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我计划向更多人传授核雕技艺,培养一批核雕艺术人才,让中原核雕艺术焕发新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