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查询
新闻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褒功计划动态
新华全媒+|玉琢成器润匠心
发布时间:2024-08-24 09:48:09      来源:工艺中国      分享: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在进行设计构思(1月23日摄)。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在进行设计构思(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记者 李嘉南 摄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在雕刻玉器(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记者 李嘉南 摄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在雕刻玉器(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记者 李嘉南 摄

这是刘晓强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内展出的玉雕作品(拼版照片,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记者 李安 摄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左)向徒弟传授玉雕技艺(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记者 李嘉南 摄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在查阅资料(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记者 李安 摄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在一件半成品上进行下一步的设计构思(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记者 李安 摄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在一件半成品上进行下一步的设计构思(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记者 李安 摄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在一件半成品上进行下一步的设计构思(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记者 李安 摄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在查看玉料(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记者 李安 摄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左)与徒弟一起查看玉料,设计雕刻构思(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记者 李安 摄

在位于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里,刘晓强在查看玉料(1月23日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的“玉神苑”工作室,51岁的刘晓强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块新购置的玉料,“这块玉料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雕刻成山水。”刘晓强介绍说。

工作室的精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许多刘晓强的玉雕作品,有精雕细琢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趣幽默的人物,风格各异。“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镇平玉雕的作品。”刘晓强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主要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通过选料、设计、雕琢等十余道工序,最终玉琢成器,实现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

独山玉多色共存,形态各具,要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玉雕师们就要在色与形上下功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晓强与团队探索出了以“巧色、巧纹路、巧形”为核心的创作原则,结合玉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把色彩的运用与写实的手法结合起来,并在自然外形的基础上以形造势,因势赋意,做到“一石一设计”。

2021年,刘晓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三十年来,他累计培养了100多位玉雕师。

对于未来,刘晓强希望将镇平玉雕技艺融合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传统技艺不能‘等靠要’,要赶上时代的浪潮,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才能代代相传。”刘晓强说。


热点推荐

深化产教融合 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党委书记 张荣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尤政  全国政协委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5-03-12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强化美育教育 筑基文化出海

2024年,首款国产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以东方神话内核引爆全球市场,印证了中国文化出海的巨大潜力。全国人大代表、......
2025-03-12
0.0723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