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查询
非遗文创
首页 >艺功堂知识赋能 >非遗文创 >非遗项目
非遗项目 非遗传承人 非遗活动 非遗产品 专家团队
省级非遗项目·王桥农民画
发布时间:2023-05-18 15:47:49      来源:工艺中国      分享:
农民画是一种强烈反映农民意识,反映农村生活,反映大自然,反映农民自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题材反映面极为广泛,内容非常丰富,它主要通过农民画家身边的人和事物,十分熟悉的环境,十分熟悉生活,十分感人的事迹,真实地再现了农村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表达了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无限赞美。

        王桥农民画起源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王桥农民画是由清末民间艺人解云庆的曾祖父解由仁传留至今。解由仁,字云轩,号铁笔先生,生于1641年。少读私塾,喜爱绘画、碑刻,经常出入庙宇殿堂,对壁画、庙画颇有研究。他主要以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民间风俗和农村的生活为题材。作品有关公故事、老灶爷升天、十八层地狱、闫王故事、七仙女和董永、吕洞宾和瓜子桥等。传世有桃园三结义(相传刘备、关羽、张飞汉时在汝南县城北六公里处有结义的桃园,名为桃园铺)和八仙图,后被“七五.八”洪水毁坏。清末解、李、薛结亲,解元庆、李鸿运、薛国友跟随解元庆的父亲解东望学习民间绘画,以解氏为代表的农民画在当地逐步发展起来,世代相传,形成了王桥农民画的发展群体。

        文革时期,由于形势的需要,王桥农民画以宣传画的形式彰显于世,当时其他县、乡都到王桥公社邀请农民画家前去绘画,引起了时任王桥公社党委书记冀世清(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的重视,为了抢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遗产,培养王桥农民画接班人,决定把抢救和保护王桥农民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于1971年1月正式开办第一期王桥农民画培训班,聘请解氏传人解振乾、薛明亮、李学普为教师。1972年正式开办了王桥农民美术学校,聘请汝南县文化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云亲自辅导农民画的创作。在此期间,著名版画家、书法家陈天然长期在王桥蹲点,对农民画作了具体的辅导和指导;著名画家倪宝成、邓邦振、吴祥安、马国强,雕塑家卢波,河南大学美术系教授屈风、王威、丁中一等都多次到王桥指导创作。使王桥农民画得到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才得迅速、健康地发展起来。

         从1971年以来,先后举办40多期农民画培训班,有1200多人参加了农民画的学习和培训,其中骨干作者150多人,一般作者700多人。

        1993年成立了王桥农民画院和王桥农民画协会。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农民画是一种强烈反映农民意识,反映农村生活,反映大自然,反映农民自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题材反映面极为广泛,内容非常丰富,它主要通过农民画家身边的人和事物,十分熟悉的环境,十分熟悉生活,十分感人的事迹,真实地再现了农村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表达了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无限赞美。王桥农民画以现代农村风土人情人物的形象、常见的乡村雁、鸟、鸡、鸭、鹅,动物如牛、羊、猪和宿鸭湖的水、鱼、芦苇以及湖光山水等为主要题材,突出地反映了农村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和切身感受。如《农家乐》反映了农村家庭的真实情感,《台田盛开丰收花》表现了王桥人民治理宿鸭湖的情景。《丰收场上唱丰收》反映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春雏》、《牧鸭》等则描写了王桥人民纯朴的田园生活。《渔歌》《雁归》《春潮》《秋韵》等真实的再现了宿鸭湖边农舍、农家农民的生活环境。


热点推荐

河南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实施细则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2024-11-12

关于规范河南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聘“绿色通道”申报评审工作程序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根据河南省人力资......
2024-11-12
0.1090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