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汴绣源于中原黄河之滨的七朝古都开封。开封简称“汴”,故谓之“汴绣”。汴绣也称“宋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北宋时期,开封作为北宋的都城,刺绣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并成为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京城开封已出现专业刺绣“百姓绣户”,其中,师姑(尼姑)是一支重要队伍,在相国寺东门外有一条街叫绣巷,“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在相国寺内“西两廊皆诸寺师姑卖乡作”,说明刺绣业已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市场,当时开封民间不但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刺绣品,就是七十二家酒店和商铺,牌额、幌子都是刺绣制作。“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廉绣额,灯烛晃耀”。“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旗相招,掩翳天日”。甚至“深街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
据明代《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崇宁三年,试殿中少监张康白言:“今朝廷自乘舆服御至于宾客祭祀用绣,皆有定式,而有司无篡绣之工,每遇造作皆委之闾巷市井妇人之手,或付之尼寺而使取值焉。今锻炼、织紝、纫缝之事尽有各院,院各有工,而于绣独无。欲乞置绣院一所,招绣工三百人,仍下诸路选择善绣匠人,以为工师,候教习有成,优与酬奖。诏依,仍以文绣院为名”,于是“成立文绣院……各有指挥”当时开封集中了最优秀的绣匠,把宋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到了北宋靖康元年,金兵攻破开封,宋室南迁,一部分绣匠随宋皇室、贵族到江南杭州,(为苏杭地区刺绣的发展传承打下基础)一部分散落中原民间。元、明、清至民国时期,虽没有较大规模的商业性质作坊,但民间刺绣仍极普遍。据《祥符县志》记载,端午“前数日,小儿女佩雄黄囊绘五彩缯花代之。”“七月七之午,妇女多乞巧,以碗贮水曝烈日中,顷之水膜凝面举绣针投之。”“有摇郎当卖彩线绣金者”。解放前除了民间刺绣外,仍有师姑专门为富家加工刺绣品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1954年成立汴绣厂,张福有7人成立“绣花小组”。1956年转为合作社,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1961年又转为集体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开封汴绣厂通过不断的挖掘、继承宋代“闺绣画”风格、工艺特点,使古老的“宋绣”焕发了青春。
刺绣又名“缄(针)绣”俗称“扎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要求,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 迹构成纹样或文字。
一、汴绣的题材较多,
1.中国名古画类 如:《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簪花仕女图》、《貂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祖宴图》、《听琴图》、《八十七神仙卷》、《百驼图》等。
2.西方名古油画类 如:达芬奇、梵高、莫奈、希勒、大卫、希什金作品,《梦娜丽莎》、《向日蔡》、《鸢尾花》、《拾麦穗》、《牧羊女》、《拿破伦》等等。
3.壁画类 如:敦煌壁画
4.装饰画类 如:芦笙舞、皮影、周庄风情。
5.人物肖像类 如:邓小平、刘少奇、马哈迪尔夫妇、陈重光等绣像。
6.双面绣类有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双面动物、花鸟、山水、人物等。
7.日用品类 如:手帕、扇面、饰物、服饰等。
二、汴绣针法:三十六种
1.继承宋代及中原民间传统针法22种。
(1)贴补绣,把形象用布料剪好,锁或钉在底料上(也可挖补)适宜表现图案花纹。
(2)打子绣:将绣线在针头上绕一圈,然后扎在底料上从后面将针抽出,上面即呈一点了状。适合绣花蕊、柏枝、桂花等。
(3)辨子股绣:引针后,线在绣面绕一椭园形,针从圈内扎下,从圈外前方穿出绣面,再绕椭园连续引针,形成一钉锁链状的粗线即成,针脚长短可根据绣面的需要决定。
(4)齐套绣:绒线平引排列,边沿整齐,块与块不相互参差,留有水路,用不同色阶的块面组成图案。具有装饰效果,擅长绣花、叶或装饰图案。
(5)钉针绣:沿着图案线条曲直回环的变化布置绣线,然后再用绣线分股钉在绣底上,间距以把线钉稳为准。可表现树的枝干,花须和其他物象轮廓等。
(6)盘金绣(盘银)用钉金的办法,把金线并列盘成一个面,金线的走向可根据所盘形象的需要决定。可用于戏装及其它服装的团花、龙凤、树干等。
(7)鸡毛针绣:钉线后,绣线基本上按照羽毛的中心线作羽状排列。然后用直针绣羽毛的中心线,也有不绣中心线而留出空白的。可以绣羽毛、花瓣、叶片等。
(8)编绣:在方形的一角上的相临两边开始,将绣线在平面上互相垂直交替相压,最后形成一条锯齿形的对角线,将若干单元连成装饰性图案。适合表现编织一类的东西。
(9)垫绣:根据图案中需要凸起部分,可垫线、纸、布、毡、棉花等。然后在上面绣制,以突出其立体效果。
(10)网绣:先在装饰面上,用绣线针网或几何形网络,然后根据设计网成各种形象规则的图案。可用于服装花纹、博古图、建筑纹样等。
(11)洒线绣:用长针脚稀线平行将装饰面铺满,可用于花瓣图案等大片花纹。
(12)散套绣:散套又名掺针,针脚参差不齐,色阶自然过度,柔和逼真、质感强。适合绣花鸟动物。
(13)平针绣:先绣边沿,然后分层往内套色绣,针脚整齐。特点:平、齐、光、亮、净。适合绣花卉。
(14)盘绣:将绣线拧成绳状,顺物象盘成一个面,用相同的色线顺线绳的丝绺把绳线固定,不露钉线的痕迹。绣树干,山石等,坚实、细密、富于装饰性。
(15)包针绣:先垫后包,用粗线先绣直针作垫线,然后在垫线上横着包绣即成。适合梅花、菊花、鱼鳞。
(16)别针绣:钉线后,在面料上视需要的长度和宽度作一环,后在环的前端钉上。适合绣图案。
(17)蒙针绣:用与画面相同的色线,在画面上平行施针,线距较稀,画面显露,绣出的山水,树木虚空润泽。
(18)锁边绣:钉线后,用拉练的办法,按四边形三边形的要求连续绣下去即成。适合绣小花及大花的边沿。
(19)棚绣:在方形或菱形的图案的一条对角线上绣出重叠的人字形花纹,然后在图案的边缘压上色线。宜绣石榴子。
(20)纳点绣:在罗底的径纬交叉点上的同一方向,对角依次绣出图案纹样,色彩变化微妙。适宜各种图案和写意花卉。
(21)对针绣:在纱罗上,用各种色线,平行等距绣出色块组成图案。
(22)纳针绣:在图案内先用色线铺底,再在上面纳出各种花纹。
2.学习借鉴外地针法:七种
(1) 双面绣:用针垂直,不跳针,反正面丝线不准重叠,绣成后,两面一致。有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
(2) 发绣:以人发代替绣线,绣出各种描图案。
(3) 纳纱绣:在平纹的纱罗上,按照图案的花纹查纱丝作平行等距排列,形成装饰性的图案纹样。适于表现图案。
(4) 十字绣:即十字桃花,绣底用纱罗在径纬线的交叉处绣一十字,以此为单元组成图案,装饰性强。
(5) 大乱针绣:针上可纫几条色彩不同的线,用大针脚交叉绣出所需要的形象,绣出的油画、照片,色彩丰富,质感强。
(6) 小乱针绣:针法与大乱针同,只是针脚小,比较细致,可以绣山水,人物等。
(7)交叉绣:用色用线与乱针相同,只是在交叉上很有规律,不能乱。可以绣人物、花卉,立体感强。
3.自创针法:七种
(1) 滚针绣:引线后,从绣面上逆绣一斜针,针从前上穿出绣面,再逆针至前斜针中部扎下,针脚藏于线下,依次引针即成曲线或直线。用来绣水纹、云彩、柳条等效果好。
(2) 缠针绣:钉线后,在针上用绣线根据需要连绕一定的长度,将针抽出即成一较粗的线段,然后钉在底料上可绣小花瓣,麦子等。
(3) 叠彩绣:用较粗的浅色线按图象满底斜线平铺,在底线上相同的方向按物象结构绣出明暗,再用较细的色线 施绣,层层叠彩,绣出物象的质感。极适于绣制动物。
(4)反枪绣:用平针先绣一个面,在上面拉一直线,然后顺绣的方向把直线拉成弧形,以弧线为边线,将弧线包在下面绣一色块,依次绣之,前后一块的边沿绣整齐。适于绣鳞次栉比的图案 如:屋瓦、蝴蝶等。
(5)双合绣:用双绣合成绳,根据图案需要钉牢在底料上,适于绣篱笆、竹帘、绳索之类,如《清明上河图》中的船缆就是这种绣法。
(6)羊毛绣:绣线从中空的针中穿过,再纫进针眼,绣时从缎地的背面扎下,绣面上即留下一段线鼻连续扎刺,使形成一片卷曲的线段。适合绣羊等。
(7)席篾绣:以不同色阶的色线,绣成席编的纹样,层次清楚,形象真实。
(三)汴绣工艺流程
准备好原材料及工具 上棚子 描图 刺绣
托底 下绷子 装裱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