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标志、民族的符号。这些优秀文化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一种。许昌市申报三个‘文化之乡’,是保护民族文化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大事。这次申报活动,会使许昌人民更清楚地认识当地的文化遗产,增加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对河南的文化也会起到促进、丰富的作用,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我们要站在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它,从而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三天的考察,使高天星教授充满激情地评说着一个文化的许昌。
对许昌市的三国文化、鄢陵县的蜡梅文化、禹州市的陶瓷文化优势,高教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我市对三国文化的整理、保护、研究工作,高天星教授非常满意,他动情地说:“许昌市申报‘三国文化之乡’是有基础的、有品位的、有高度的、有前景的,因而这次申报也是适时的、可行的。”
不过,作为对文化许昌的关注,高教授重视的不是申报的过程,而是申报成功对先进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因此,他提的更多的是一些理性的建议。他说,申报工作是重要的但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弘扬文化。对三国文化遗产,要进一步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普查,要把保护三国文化的规划和措施落到实处。三国文化的理论研究要深入,要定期举行当地与外地学者交流活动,加大三国文化含量,使其更加厚重。许昌作为三国文化的基地,要连续不断地宣传,进一步提高三国文化的知名度。要进行充分论证,整合三国文化资源,把三国文化打造成文化产业。三国文化研究、三国文化博物馆建设要提到议事日程,使申报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使三国文化更加有生命力、影响力、辐射力,把许昌打造成三国文化的基地、高地、胜地。要认识到三国文化是悠久的,内涵是丰富的,三国人文精神是厚重的,三国民间文学是鲜活的,三国文化影响是深远的。因而要把这些文化遗产保护下来,使之得到传承、开发、弘扬。
而对蜡梅文化、陶瓷文化,高天星教授同样非常关注,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建议。他提出要保护好蜡梅原生地和原生地品种,要打造一个蜡梅民俗文化园,同时要组织人员对蜡梅文化进行文学、文艺、文化作品的创作,加大对蜡梅文化的宣传力度。对禹州钧瓷文化,高天星更是情有独钟:“谈中国的陶瓷不能不谈禹州,谈中国的陶瓷历史更不能不谈禹州!”也许是情之切,对禹州钧瓷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他有更多的建议。他说,对钧瓷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更具体,也要量力而行。对钧瓷的名品、珍品、精品的传承人和创作者,要拿出具体的措施,从工作和生活上关爱他们、呵护他们。对“陶瓷之乡”的规划要充分论证,要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做好近期和长期规划。对钧瓷市场的现状,高教授颇有些担忧,他希望禹州市要加强钧瓷市场管理,建立管理机制。不能一管就死,管是为了推动钧瓷市场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