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戴着柴瓷片的田培杰
清明节将近,郑州柴瓷研究会正在讨论如何祭扫柴荣庆陵,会后勾起了我的乡愁。
一
乡愁是一种故乡的情结,可能是故乡的一个山丘,一条溪流,或是三间老屋,或是一个集市,一种美味小吃,或是一个作坊,一种独特的手工艺,或是一杯酒一碗茶,都能勾起乡愁。过去,大多指离开家乡的游子。我出生在郑州,生长在郑州,上初中时住郑州东大街魏家胡同。郑州是我的故乡,自然没有“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的感受。
郑州女清真寺
隔壁就是田培杰就读的圣达中学
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一个栏目叫“记住乡愁”。为什么要记住乡愁呢?因为“乡愁”不仅是乡愁,也是一种爱国的情结,或是更高境界的一种民族精神。现代歌曲有“谁不说俺家乡好”,然,古代的诗人或君子、学士更重乡愁,愁和痛成了诗人的主要创作主题。从杜甫的“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成乱乡愁”,到明代常伦的“高高见西山,乡愁翼倾写”,再到现代女作家冰心散文中的“在她频频回顾的飞翔里总带着乡愁”。
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不是说教,而是为了使我们的青年一代,充分地了解、认知并接受这些经过历史长河洗礼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信仰,从中领会和吸收符合当下要求的民族精神,获得新时代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正能量,来圆自己的梦,家乡的梦,国家的梦。人性的反义词是兽性,人与野兽同有感情,人用语言文字表达,动物用行为来表达。当面对亿万观众朗诵余光中《乡愁》中的一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听者无不泣泪雨下。一首诗,余光中绵绵悠长的乡思,升华到了一个爱国者的新高度。
1985年,我教郑州业大的写作课时,台下一百多个学生。讲诗歌时,我念到于右任先生的一首骚体乐府民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当时有些哽咽,泪水打湿了讲义,而堂下一百多位学生无不拭泪幽泣。
这是一首代遗嘱诗作,抒发了于右任先生怀念大陆,思念故乡,生死不渝的乡愁,怎能不感人至深?于右任先生为祖国的统一奋斗终生,他的死是为国捐躯,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情感!生前没实现的愿望,死了还要西望大陆,魂归故里,这是一种多么执着的苦恋!
和平年代的今天仍有“国殇”者,老师不用论教,青年学子会将对故土乡愁的情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联想,籍此,引领社会各阶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挖掘、重视、坚守和自信,重建海外华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共圆中国梦。
田培杰十八岁
感情、乡愁、故土,在当下人们大流动的现实中,每个离开故乡的农民工,都会时刻挂念着内心深处藏着的可以安抚灵魂,寄托思念的家乡的那个小山村,那一方水土,那一片乡音。
二
我的乡愁,是郑州柴窑瓷。它出生在郑州,自然带着郑州的风情万种。她魂牵梦绕了我一生一世,今年已是八旬老翁,仍不想停歇安度。为什么?就为了这个乡愁。
人们都知道鲁迅先生的“呐喊”,鲁迅先生歇着呗,在呼喊什么?为什么要大声呼喊?自有他的情结,他要在呼喊中爆发一种感情,一种激情,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他要唤醒当时的青年一代,热爱祖国,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保卫我们的故土。标榜一种精神,更昭示一种话语权。
我的乡愁,郑州柴窑瓷,是从1956年人民公园挖出原始青瓷尊开始的。因郑州三高办公室主任张建仁与省考古队队长安金槐是登封师范同学,有幸知道商代青瓷原生于郑州。自豪感没落,张主任又告知了“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这是自豪中的自豪。当时禹州神垕钧瓷已经复烧成功,自1956年始,“柴瓷在郑州”已在我心底生根。
郑州三结义堂
传说柴荣、赵匡胤、郑恩在此结拜
到了2001年,郑州东西大街扩宽改造,挖出很多青瓷片,田野考古者疑为柴瓷,奔走相告,形成了一个保护柴瓷的游击队。柴瓷在我心根上发芽,我对柴瓷已有了清晰的认识,开始关注柴瓷的发掘情势。
2007年,在郑州大学阎夫立工作室召开了首次民间柴瓷研讨会。2009年成立了柴瓷文化研究会,我任执行会长,主持日常工作。此时,真正开始了对柴瓷的研究,一头扎进去开始了文献阅读。去伪存真,我做了五本笔记。身体是自己的,时间是自己的,拿出多少是自己掌握的,在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一坐半年,胸肌弄得疼痛难忍。医治后疼痛延续了一个多月。世人笑我太执着,我笑社会太现实。
郑州柴瓷研究会
我自认为做得够勤奋了,甚至有些自不量力。然,路越走越窄,山越爬越险,开始力不从心。朋友说:“你不是力不从心,是钱不给力。”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也说到了痛处。快乐是有苦痛作陪的,可我的苦痛像一场暴雨,洗劫了微风细雨的快乐。雨后应该有晴天吧,可我的雨后没有晴天,是又一场大雨,大雨过后是暴雨,是雷电。我在思想着刘禹锡的《陋室铭》,尽管往来无白丁,陋室仍充溢着凄凉和悲伤。
钱在当今社会仍是人生和事业的主要支撑。什么不慕功利的处事态度和高洁傲岸的情操,青年人会视为粪土,当成笑柄。为了钱,我确实发了愁。我的愁有多重?该是李清照说的:“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我的愁有多长?李煜说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的愁有多深?李欣诗:“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这些自然是艺术夸张。我的愁苦可能更深更重更长。乡愁天天入梦,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我只要听见或看见别人对柴瓷做出了成绩,我心上就会填上一层愁,抹上一层痛,我会责备自己无能。
“柴瓷”研究,“柴瓷”复烧,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没有钱,一切努力将都化为泡影。为了弘扬柴瓷文化,让郑州人知道“柴瓷”是郑州的“名片”,河南的特产,我把在东大街兴达国贸工地上捡的一块儿自认为是柴瓷的碎片,拿去镶了一圈银,然后用红绳挂到脖子上,走路坐公车,都昂首挺胸,吸引人的注意力,来彰显柴瓷的艺术魅力。一个月下来,只有两个人问及,“你这是翡翠吗?哪儿买的?”我会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给人家讲十几、二十几分钟的柴瓷。人走茶凉,但自己会很满足,总有一个人知道了柴瓷。
这一招我觉得太小菜了,我又印了两百张名片式的祈福卡和平安卡,正面为柴世宗,告知“柴窑出河南郑州”,柴瓷是北方青瓷的始祖,郑州是中华青瓷的源生地,柴瓷是郑州的名片;另一面是柴瓷片,说明柴瓷片的作用和价值。外出总把平安卡带身上,见朋友就当名片送;公交车上,谁让座就送谁一张;乘火车,在所坐的车厢一人发一张。还在车厢讲过一次,有人要求记下电话。通过卡片确实有三个人来访。来者是让给他鉴定收藏品是否是柴瓷,没一个捐钱者。这一招失败了。失败得很惨很痛。试想,有钱人会挤公交车吗?大款会做普通客车吗?自己就这点雕虫小技只能当成笑料。
柴瓷祈福卡、平安卡
我又想了一招——写书。写了长篇小说《商都乐童》,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印了两千册,花了几万元,内容是写流浪儿发现了柴瓷片,并拾捡柴瓷片进行保护。书快送完了,也没碰到一位神仙,也没感动上帝,应该是自己的思维方法出了问题。又写了一本《郑州柴窑》,这本书的发行,有点社会影响。海内外柴瓷爱好者慕名而来的不少,招待费又成了问题。出书欠了债,人家千里迢迢从哈尔滨、成都、台湾来,甚至还有海外地区,总得喝碗羊肉汤吧,天长日久,工资是不够消费的。求企业、大款是一厢情愿,人家爱搭不理,求政府这是正路。
于是会长雷焕新用心地写了一份《建议书》,分别送给了郑州市四大班子,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想以此感动官员。不是官们铁石心肠不作为,而是秘书把关,压根就不会送到长官桌上。
我仍不甘心,不死心,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瓷皇柴荣》,想以电影的形式寻求突破;还写了关于柴荣以瓷兴国的电影《青天赋》,作为电影孵化工程,在河南省广电厅评审通过,报中央广电局,一审通过,给了伍万元资助,二稿却落选了。没有钱难办成此事,也没有领导发声,庶民百姓,又不是著名作家,想拍电影简直是痴心妄想。
此路不通另开蹊径,将长篇小说改成46集电视连续剧,广电局也立了项,省广电局大力支持,正与投资商谈判中……为了钱,又根据真人真事编写了长篇小说《美国加州的河南妮》,又将小说改写成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此时,我已是精疲力竭,力不从心,辞去了常务副会长一职,让给年轻人孙弋淼,自己开始化缘。不管谁掌管研究会,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新官上任仍存在钱财拮据,对我来说更是愁上加愁。自己退位,留给年轻人的库银是个零,仍是揪心的痛。笑着哭是最痛心疾首的!为了祭扫皇陵,买40条黄围巾,共184元钱,就得和妻子商量,如何从本月生活费中节省下来。搞了六年的柴瓷研究会,竟然是靠节衣缩食,靠工资支撑的,是多大的讽刺!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我的乡愁,我的痴情,柴瓷情结已埋到心底,顺血管流入全身,进入身体的每个细胞,我也成了柴瓷,也成了一个谜。
三
我的追求,到头来就是一片飘落的黄叶,被别人踩在脚下。我全然不知踩着,也无任何感觉,因为,人们并不知道他踩上一片柴瓷,是一位老人的心。世界上最痛的事,莫过于想做成的事,却像一片黄叶,一个泡影。一个泡影尽管是空的,一瞬即破,但总会给追求者一些安慰。当下,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知识,一但有了钱,不需要用钱来包装,让自身的知识灿烂无比。几乎每天晚上12点半上床,早上5点半起床,赶早上6点的第一趟车。这是自我满足,也是自我安慰,是一台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只能是孤芳自赏,没有观众,没有粉丝,永远是默默无闻。
我的柴瓷乡愁,永远是一个梦!
努力学习知识又出了问题。我在读《培根论人生》一书时,在第十三章“论性善”,培根指出:“过度地追求权力使天使堕落,过度地追求知识使人类堕落。”这里的堕落当然不是指汉语里的思想行为向坏处变,好人变坏人,应该是《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智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会弄得很疲惫。”这大概就是现代人的疲劳死。人死了,一切美好的追求都化为乌有。
追求智慧是永恒的,保证身体健康,保全天性,用智慧去解决难题,而不是用知识。培根、庄子给了我点拨,我的乡愁郑州柴窑瓷,虽不能使柴瓷达到我预想的样子,起码我不会让无情风,刮碎我的心,像黄叶一样洒满一地,化为泥!
疑似柴瓷收藏者拜访田培杰
路还没走完,生命已快到了尽头。
黑夜睡了,天不明醒了,没有钱乘车船,迈开步还得向钱走。让苦痛成为一粒钻石,让困难成为一块碧玉,埋藏地下,让后来人去发现,去成就。柴瓷的继承、发展,可能需要几代人。我在失败时向上帝耶稣、佛祖释迦牟尼、天宫玉皇大帝倾诉心底埋藏的苦衷,请众神灵指路迷津。
我的乡愁,我的柴瓷梦,只有靠神灵的施舍,这就是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没有哪一种追求,不是千疮百孔的。享受过程比享受结果更有滋有味。
愿三位神灵睁开双眼,救救柴瓷,解开痴人的梦魔,让河南陶瓷百花园中的柴瓷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