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西泠印社春拍】的消息在拍卖圈和收藏圈疯传。一件名为《香逸》的独山玉作品逸出了一篇题为《一个心中装满春天的人》的旧文。该文2011年发表在《中国宝玉石》杂志,最新再一次引人侧目。是日,我们再透过玉坛文人郝文生的文字,来了解该篇旧文的主人公刘晓波,看看他十三年前的风采。透过文字,感触"刘晓波是一位技艺精湛、富有创意的玉石雕刻大师,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艺,更传达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感。"
刘晓波近照
刘晓波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1981年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他是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等荣誉称号。
刘晓波擅长花鸟雕刻,他的作品以细腻的雕工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和谐家园》、《醉卧清风》、《把酒话桑麻》和《红妆素裹》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外的玉雕展览中屡获大奖,还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刘晓波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形、神、气、韵的结合,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他对独山玉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玉石不仅仅是材料,更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存在。
作品《香逸》西泠印社2024春拍,13.25万成交
痴玉之缘:此花开尽更无花
刘晓波,出生于1981年,河南镇平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他擅长独山玉花卉、禽鸟等设计,作品清新典雅、简洁明快,充满灵气,多次获全国行业大奖。刘晓波出身玉雕世家,子承父业从18岁开始学技术,受过短期的玉雕学校培训,在哥哥的启蒙下,迈出了艺术人生的第一步。
2000年,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了,父亲把他送到了公司,成了学徒。他刚进厂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虚心向师傅学习,业余还不断钻研摸索,观摩产品学经验,同时也学习基础美术理论和技法。他的勤奋好学和艺术潜质受到了公司领导的关注。2003年,公司总经理刘晓强找他谈话,根据他的工作表现和技术情况,决定让他担任艺术设计。从这时起他开始独立做设计了。天赋、勤奋、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三要素,对刘晓波而言也是如此。家学技艺的熏染使他对玉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好绘画是他的艺术天赋,公司刘总的独具慧眼使他的艺术天赋得以发挥、升华,可谓是难得的机遇,他也及时把握了每一次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玉雕创作中来,用勤奋与汗水描绘着心中最美的图画。
从一名不起眼的技术工人到设计人员,再到工艺美术师,这一步步走来,刘晓波对玉神公司和独山玉料,充满了难以诉说的感情。他个人的成功,是玉神“厂成气候人成材”的大理念下众多范例中的一个,毫无疑问是玉神公司这块沃土让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说,刘晓波大致的成长之路也是一部玉神公司人才战略蓝图的又一次完美体现。
刘晓波大师对独山玉的偏爱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在玉神众多的大师中,他是唯一的从入门伊始就做独山玉料,而且立志“从一而终”的大师。除了独山玉,他没有做过其他任何材料。独山玉的绚丽色彩,给了他不可自拔的迷恋,他就像上了瘾一样,对独山玉是越做越喜欢,越做越痴迷。每天与独山玉相伴,感觉上“玉即是我,我即是玉”。对他来说做独山玉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幸福,而且注定要相伴终生了。
谈到自己的独玉缘,刘晓波说:“人能养玉,玉也能养人。金钱是钱,钻石是价,而玉是生命,常与她相伴,抚摸再抚摸,你会发现玉是活的,有体温、有心跳、有温润的水分,跟自己有着共鸣的思绪。看着玉这样有灵气,我为家乡盛产的独玉而骄傲,为自己是一名玉人而自豪。”在刘晓波眼里,那冰冷厚重的石块是有灵性的,他不是用刀在雕刻,而是用心在雕刻!每一次雕刻都是在与玉石对话,他爱上了这种“对话”,爱上了雕刻这门传统艺术。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陶渊明的这句诗恰切地道出了刘晓波大师的痴玉之缘。
刘晓波独山玉作品《馨香》
痴艺之情:一草一木见精神
空间有限,创意无限,别小看花鸟件的雕刻,它需要大胆创意独具匠心,不仅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卓越的独创性,要有极高超的雕刻技术,需要巨大的智慧在写实写意之间举重若轻、驾轻就熟。
在技艺精进的同时,刘晓波花鸟件的取材也不断充实,凡牡丹、紫藤、海棠、梅花、葫芦、南瓜、石榴、鹦鹉、蝴蝶,构成清新典雅、温馨生动、律动丰满、情趣盎然的画面意境,形成了构图严谨、用刀工细、技法高超、俏色分明、风格殊异、英姿特显的花鸟件风格。在他的刀下,无论是大件,还是小品,他都得心应手,意态纵横,轻灵飘逸,妙趣横生。在创作上,他特别注重从形、神、气、韵、精、功等方面追求艺术效果。他设计的作品,竹必清秀挺拔,潇洒飘逸;梅须冰肌铁骨,疏影横斜;松能精壮老练,苍翠遒劲,富有生命的魄力··…他将丰富细腻的感情融入作品,并不断地追求作品的生命力。从技巧言,他起承有致,开合自然,主客分明:既无雕琢之匠气,亦无妄躁之火气;而从意韵言,他能借四时之异、晴雨之别,状花卉之众态,抒己之灼见,使人在得见造物神韵之时感悟人生真谛。他所创作的精品《十八学士》则更好地体现了这一创作风格一松青柏茂,草熏风暖,群鹤翔集,临风弄姿,为空山响泉打开了早春的第一声问候。它们冰清玉洁、超凡脱俗:或饮喙清流、似润歌喉,或独立浅底,如灌纤足;或私语偶隅、不弃交颈之欢,或展翅跃跃,欲试凌风仙翼;更兼引颈长鸣,离群沉思,嬉戏觅食—十八只白鹤各具悠闲神态,极尽淑祥美姿。观之,如听得见清唤之声,如进入空明灵秀的仙地,让人神心俱澈。
这位80后的大师,敦厚朴实,腼腆中带几分书卷气,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形象,不喜欢夸夸其谈,不善于包装自己。但每当雕琢或审视作品时,眼睛里便流露出痴迷专注和矍铄神情。他善于把自然的景象注入自己的意象:把“物趣”与“情趣”统一起来,将稍纵即逝的花姿鸟态,以引人兴味的动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拓展了“物象”的联想空间。如他的作品《君子之风》,精雕一簇香兰,傍倚奇石,香引戏蝶,似从深山幽谷中飘然而至,野姿幽态,清格雅调,气宇轩昂,临风摇曳,似君子孤高雅洁,远离尘世的喧嚣浮躁,在寂寞清贫中实现高尚的完美。
因人赏玉,因玉识人,说起灵感,他侃侃而谈:“我认为它一方面来自于人对玉料的深层感悟交流而带来的设计思路,另一方面也源于创作对象的精美材质向人传递美感而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在我的眼中,无论花鸟草虫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表现的好了,同样可以给观众传达一种它的内心世界,一块玉料放在面前,首先要识玉、读玉,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在这个过程要用大度、宽容的心态对待它,就如对待自己的家人。它与生俱来的美我们保留,合理利用尽量展现,脏结尽量去淡化掉,只有用心深深入进去,因料施艺,随形就势,结合成功的创作体验,把适合它的题材融入进去,以敏锐的判断能力去捕捉它们闪亮碰撞的火花点,这个过程或长或短,有时只需几分钟,有时可能几年,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灵感吧!”
“就材质而言,我认为每一块玉都是有生命的,它身上的纹路、肌理每时每刻都在向世人诉说那远古的沧桑,然而这又与我们深入生活写生观察是分不开的。我做的时候不会去考虑别人喜欢不喜欢,我只单纯的从玉料本身出发,是材料告诉我可以做什么,而不是我想要做什么。因此,我的设计灵感来自独山玉,是独山玉在传递给我一种信息,有时候这种信息很强烈,强烈到我一看到材料,就立刻有了构思,甚至于心中已经有了作品的雏形。”
刘晓波独山玉作品《风姿》
是啊,创新需要艺术氧分,创新是作者丰富生活阅历的艺术升华,工艺则是艺术思想性及艺术创造性的延伸,需要更多地从生活艺术中汲取养分。十多年来,他默默地坚守着对艺术的承诺,传神而形象地雕塑出丰富多彩的花鸟虫鱼天然情趣。作品中每一处细节的处理,无不体现出他认真的个性与坚毅的恒心。从《醉卧清风》的细致与真实,《有容乃大》的庄严与凝重,《红妆素裹》的大气与深刻,再到《旷野之恋》的自信与豪气,刘晓波大师一路从容淡定地走来,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
赤子之心:天青色等烟雨我在等你
刘晓波认为:一件作品品位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人品的高低,因为任何成功的艺术品或多或少有意无意都是艺术家的一种人格的自我写照,都是他们创作时的某种心态、某种境地境地产物,都是“迁想妙得”。一个人的经历和修养才是创造的源泉,正是这种心理积淀所构成的海纳百川,才能形成“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的境地。
刘晓波独山玉作品《和谐家园》
鉴赏刘晓波的玉雕作品,有两个突出的感觉:清与轻。在国人的语言中,“清”是一个非常日常化的语词,“清茶一杯”,“益友清淡”,“作品清赏”,带有平淡、自谦的意思。“清”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高的界域,“何必诗与竹,山水有清音”。清,是自然的美质,也是人心的美质。于是,佛家讲清净,道家讲清澄,儒家讲清明。一个“清”字,凝聚了中国文化的平淡天真的诗化性格。说刘晓波作品有“清”气,不仅在于他的作品简洁干练,给人一种小窗清影的感觉,更在于在小窗清影的一花一草中,透着一种日常生物的生机生趣。这种生机生趣中有一份率性和随意,一种富于书卷气的平淡天真,有这种平淡夭真,氛氢化醇,直与夭地精神往来,当可更臻创作新境。
说到“轻”,则是说他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轻快和抒情。这种感觉来自于创作者的心态心境。每位设计者都在诉说自己的心灵,作品在告诉人们他是怎样一个人。只要面对独山玉开始思考,刘晓波就会心无旁骛,因此,他眼中所见,自中所想,都是单纯的、可爱的。他做的动物、花卉,都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的美丽中,没有纷扰、没有竞争、没有残酷的弱肉强食,大家都能坦然的做回自己。也许这是他自己心境的写照,又或者这是他期待中的美好,所以他创作了以北极熊为题材的《和谐家园》,将这种坦然的率真和期待中的美好交相辉映。凝固成经典之作。这种感觉还来源于对独山玉种的钟爱。独山玉传递给了他一种生活中的美好,所以在谈到创作经验时他告诉笔者:“这种让人感受到轻松和抒情的感觉,我在做去年那个金奖作品《把酒话桑麻》时就深有感触。在我面对那块质地精良的独山玉料子时,看着那晶莹的绿、极品的芙蓉红,我就在想它应该做成什么。我对这块料子端详了好多天,总觉得要做的那个东西似乎呼之欲出了。最后,我想到了小时候家里养蚕的一幕幕场景,于是我就依着记忆的牵引,做出了这件作品。那深绿的蚕匾,碧绿的桑叶,粉红的蚕蛹,洁白的蚕茧,让人回到那难忘的农家生活、田园风光,咀嚼那拂去岁月浮华背后的甜蜜旧事。”
刘晓波独山玉作品《把酒话桑麻》
他是一个玉痴,以开放的心态继承传统,让数千年的玉文化枯木逢春;他以改革的心态面向未来,让独山玉花鸟雕件之树枝繁叶茂;他以与时俱进的心态自主创新,让花鸟雕件的今天姹紫嫣红。正因为他的不役于物、不谋机械的赤子之心,他的作品才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一致,心象和物象的和谐,意境和气韵的交融。这种追求,如我们眼前的这片灿烂春光,生机蓬勃。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春天在自然界里只是一个季节,它预示着播种和希望,是自信和快乐。如果春天是长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那么暖融融的阳光便会永远照耀,穿透一切的风雪雨霜,保护我们心中那片生命的希望绿洲。刘晓波大师心中装着人间丽春,他用自己灵动的双手为我们留一茎泛绿的花叶,一缕碧玉般的流水,一点春天里的香气与暖阳……留住了无数美好的春花秋月,让这种美成了凝固的永恒,因而他无愧于一个心中装满春天的人。